联系号码
+86-17701222771 / +86-15831235169 / +86-15033244691
电子邮箱
shendehospital888@163.com
中文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医院环境
医院位置
施院长介绍
专业介绍
脑瘫的专业介绍
脑瘫手术及手术项目
脑瘫康复及康复项目
问答
团队展示
医疗动态
医疗动态
我们去俄罗斯筛查
我们去接机
案例
安德烈
娜美
乔八
做检查
家属的感谢信
就医指南
语言
cn
中文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医院环境
医院位置
施院长介绍
专业介绍
脑瘫的专业介绍
脑瘫手术及手术项目
脑瘫康复及康复项目
问答
团队展示
医疗动态
医疗动态
我们去俄罗斯筛查
我们去接机
案例
做检查
家属的感谢信
就医指南
Previous
Next
Previous
Next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介绍
>
脑瘫的专业介绍
查看分类
脑瘫的专业介绍
脑瘫的专业介绍
脑瘫手术及手术项目
脑瘫康复及康复项目
问答
一、什么是脑瘫?
国际组织对脑瘫定义达成的共识: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二、脑瘫的病因
最常见的高危因素:早产、窒息、核黄疸。
1、出生前(20-30%):
胎儿宫内TOCH病毒感染(巨细胞、风疹、弓形体)、中毒(重金属、CO、笨类、饮酒、吸烟);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染色体异常(遗传基因)。接触放射线;药物(激素、抗癌药);母亲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贫血及营养不良);妊娠中毒症;性器官流血。
2、出生时(70-80%)
胎儿及新生儿窒息(HIE)、脐带绕颈;急产、早产、过期产;低体重、巨大儿、多胎;产伤;颅内出血、重症黄疸(核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分娩中感染(脑膜炎);脐带的异常;胎盘的功能障碍;分娩困难、迁延、羊水异常(张嘴即窒息)。
3、出生后(5-1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和心功能障碍;麻醉意外;疫苗注射、营养障碍。
二、脑瘫的分型
脑瘫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瘫痪累及肢体范围可分为单肢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四肢瘫等。临床上常用的分类如下:
1、痉挛型:最多见,占总数的60%~70%。病变在大脑皮质运动前区。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髋内收、屈膝明显,呈双下肢交叉畸形,常出现踝阵挛,睡眠时这些现象减轻或消失。又可分为偏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智力多接近正常。
2、手足徐动型:约占总数的25%。病变主要在基底神经核(位于白质内,靠近脑底)。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无意识的手足徐动,互不协调,反射与肌力可正常。
3、共济失调型:约占总数的5%。临床表现为平衡失调、肌张力不全、步态摇晃,患儿常伴有眼球震颤、语言不清等。病变部位包括小脑。
4、强直型:约占总数的5%~7%。病变在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处,病变范围较广。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活动消失,常有角弓反张。
5、肌张力低下型:病变在大脑皮质运动,侧脑室扩大、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全。
6、混合型:约占总数的10%。常见于脑炎、脑膜炎之后。临床症状不定,常混合存在。
7、震颤型:1%。
四、 每型脑瘫的临床症状
1、痉挛型:最多见,占总数的60%~70%。病变在大脑皮质运动前区。
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髋内收、屈膝明显,呈双下肢交叉畸形,常出现踝阵挛,睡眠时这些现象减轻或消失。
又可分为偏瘫、截瘫、三肢瘫、四肢瘫。智力多接近正常。痉挛型双瘫是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的类型。
此类型的特点是下肢的运动障碍较上肢严重。常见肌张力高,主要包括髋的内收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主要是胭绳肌)等屈肌肌张力高。
在屈肌肌张力高的同时伸肌的肌力就弱〔参考肌力评级),从而导致异常姿势的出现。如尖足、屈膝或膝反张(要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判断,因为有些异常姿势是原发的,有些异常姿势是代偿的,这就需要治疗师判断正确),髋屈曲、腰椎前突、剪刀步态等。此类患儿若坚持系统治疗,能够生活自理、上学、工作,而且回归社会。
2、手足徐动型:约占总数的25%。病变主要在基底神经核(位于白质内,靠近脑底)。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无意识的手足徐动,互不协调,反射与肌力可正常。
此类患儿多是因为核黄疽延误治疗而造成, 最大特点是运动的非对称性,肌张力不稳定。缺乏姿势的保持能力和控制力。尤其是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差,所以在训练此类型脑瘫患儿时头部稳定性及中线位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患儿在运动时多呈摇摆状态,肌张力不稳定,难以保持任何姿势尤其是中线位姿势保持,可以产生各种不随意模式,运动变化急剧,无秩序,不能控制, 应注意安全保护。
3、共济失调型:约占总数的5%。临床表现为平衡失调、肌张力不全、步态摇晃,患儿常伴有眼球震颤、语言不清等。
病变部位包括小脑。失调型脑瘫多因小脑障碍造成,发病率较低。一般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独立步行时间较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步行时两足分开、基底面加宽见躯干的粗大摇摆动作、步态蹒跚不稳、似醉酒状态,常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目测距离能力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吐字不连贯,有断续性语言,智力发育迟滞。此类患儿治疗主要是提高肌张力,如叩击、负重,姿势保持〔重心越高患儿保持越困难)为主,并在步行时尽量选择狭窄的支持面进行平衡反应训练。
4、强直型:约占总数的5%~7%。病变在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处,病变范围较广。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活动消失,常有角弓反张。
5、混合型:约占总数的10%。常见于脑炎、脑膜炎之后。临床症状不定,常混合存在。
6、震颤型:锥体外系损伤,肌强直、肌张力高、全身震颤等。
7、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客服
在线地图
复制成功
微信号:
点击复制微信号